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进博会四年: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1-11-10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上海西郊,美丽的“四叶草”。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是第四个年头。四年来,进博会变了很多,但有些特质,始终未变。在变与不变之间,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愈发凸显,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更加清晰。
 

  原标题:进博会四年:变与不变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题:进博会四年:变与不变

  新华社记者

  上海西郊,美丽的“四叶草”。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是第四个年头。

 

  2018年11月4日,人们在拍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场馆夜景。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四年来,进博会变了很多,但有些特质,始终未变。在变与不变之间,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愈发凸显,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更加清晰。

  形式在变,初心不变

  进博会的企业商业展,从第一届的七大展区,到第四届的六大展区。国家展从线下举办,到首次移师线上举办。四年来,进博会的展区设置和展览形式,发生了一些动态调整。

 

10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线上国家展试运行启动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些调整,有的是根据形势需要。比如,从第三届开始,进博会在医疗展区里设立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为全球抗疫贡献“进博力量”。第四届进博会在技术装备展区首设约7000平方米的集成电路专区,展示中国深化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合作的决心。

 

在第三届进博会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拍摄的礼来展台(2020年1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11月5日在第四届进博会拍摄的技术装备展区集成电路专区。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有的是基于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比如,第四届进博会在服务贸易展区首设文物艺术品板块,一举成为本届进博会上颜值最高、最为吸睛的展区之一。这个新亮点的诞生,源于2020年的一项政策突破:根据相关通知,进博会期间每个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相关免税优惠政策。

 

  11月7日,观众在第四届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佳士得展位参观拍摄。第四届进博会在服务贸易展区首设文物艺术品专区。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不管形式怎么变,进博会所坚持的“新时代,共享未来”这一初心,从没有改变。

  20多平方米的小展台,没有复杂的数字光影技术,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循环播放产品介绍。来自阿富汗的地毯商阿里说,只要卖出一张大幅的手工羊毛地毯,就能保障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一个普通家庭近一年的生活。

  “中国市场让阿富汗的乡亲们看到希望。”阿里朴实的话语,是进博会初心的回响。统计显示,有90家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选择参加第四届进博会。在进博会“惠全球”的理念下,世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11月6日,阿富汗参展商阿里·法伊兹在第四届进博会推介阿富汗手工羊毛地毯。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从历久弥新的百年老店,到勇立潮头的初创公司;从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到最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博故事,成为中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的鲜活写照。

  环境在变,韧性不变

  过去一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四届进博会规模更大、质量更高,令人印象深刻。

  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只要来进博会场馆转一转、看一看,就能体会到:进博会,是感受中国经济韧性最鲜活的场景之一。 

 11月5日,人们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民以食为天。每年的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都是最“香”的展区。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市场,蕴藏着任何人都不能错过的消费升级潜力。

  一个个小小的“果盘子”,就能看出中国消费的韧性。“前三届的进博会上,我们陆续首发了一些新品,比如,巴西甜瓜、菲律宾牛油果等,相继成为‘爆款’。”都乐中国品牌总监王娜说。今年进博会的“果盘子”又上新了:紫色表皮的鸡尾酒番茄、一根吸管就能开启的椰子、香甜浓郁的比利时红啤梨……中国的消费市场“芳香四溢”。 

11月8日在第四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拍摄的一个展台。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中国经济韧性十足,中国机遇不容错失,这已成为各家展商的共识。

  很多人还记得,第二届进博会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马达加斯加展商,雇佣当地村民赶着牛车,把这个岛国的特色农产品运出产地,才来到中国。

  今年,这类参展故事又有了新版本。

  “这21天,值得!”法国智奥会展集团驻中国代表、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吉娜思这样说。

  为了能参加本届进博会,她提前完成了“14+7”的集中隔离、社区健康监测和相应的核酸检测。“进博会不单是新产品、新服务的展示平台,更是行业乃至跨行业交流盛会,也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加速器’。我们一定不能缺席!”吉娜思说。

  特殊之年的进博会,用极具韧性的表现,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面孔有变,期待不变

  打开一扇门,迎接八方客。第四届进博会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

  四年间,迎来送往,老朋友来了又来,新朋友慕名而至。进博会的“朋友圈”一再扩容,面孔一直有变,但每张面孔透露出的期待从未变过。 

10月31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蒋中呈 摄)

  连续四年参展的吉普品牌中国区副总裁丁愚坤说:“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优先保障中国市场供应。”

  新朋友来了,看中的就是这个“朋友圈”。“在本届进博会上,德州仪器与多家工业、汽车等领域的客户签署合作备忘录,再次扩大‘朋友圈’。”德州仪器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姜寒说,中国高水平开放,打通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怎样理解中国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是一个绝佳窗口。

  这扇窗的风景必定秀丽,否则怎能引得各路展商一来再来?前脚进博会上秀展品,后脚随即变“爆款”;曾经酒香藏深巷,进博一朝天下知;原来还道是“新、奇、特”,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进博会上,一个小插曲令人印象深刻:由于首发产品太多,新品发布平台的展示时间被压缩到20分钟,不少企业负责人小跑着上台演示,争分夺秒“秀”风采。

  进博会四年间,这样的故事一再发生,折射出四海客商对于中国大市场的期待。这种期待,四年不曾动摇,甚至愈发坚定。

  数字在变,真诚不变

  “感谢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惠购!”——进博会接近尾声,成交陆续敲定,在技术装备展区一家意大利企业的展台上,挂出了这么一幅洋溢着喜悦的横幅。 

11月5日拍摄的第四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扩大开放,中国向来是行动派,进博会就是最好的见证。

  7亿美元!5日一早,进博会企业展开幕不过1个小时,上海交易团首单“诞生”。紧接着的6日,河南省成交490亿元“大单”,还有广西、浙江、安徽等“买手团”陆续跟进…… 

11月6日,参会者在第四届进博会展馆里的意大利PEQUOD公司展位参观音响设备。PEQUOD公司首次参展进博会。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第一届进博会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第二届711.3亿美元,第三届726.2亿美元。每届进博会上,成交数字在变,不变的是采购商的拳拳诚意和中国市场的热情拥抱。

  宁夏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疫情没有阻挡宁夏交易团的脚步,在进博会这么好的平台面前,我们不能缺席。“这次我们带着石嘴山、固原等地符合条件的企业来进博会洽谈。”

  截至8日下午,上海百联集团签约项目33个,签约总额达11.57亿元,意向采购金额较去年同比上升超过10%。

  回馈这种真诚,越来越多的进博会参展商,选择用中国元素跟中国消费者“打招呼”:

  全球首发的乐高悟空小侠新套装,服饰里透着东方古典舞蹈的灵感。爱茉莉太平洋全球首秀的防脱系列洗发产品,配方中的铁皮石斛、人参等让中国消费者感觉很亲切。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举办一届高水平的进博会,让世界更加理解“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发展逻辑。(记者杨金志、何欣荣、周蕊、王默玲、王辰阳、周圆、桑彤、龚雯)

中国大众网摘编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