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讯(罗明创)“一日吸毒,终身戒毒”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为了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的禁毒社工就像灵魂的“摆渡人”,用坚守、呵护和关爱,把吸毒人员从毒海的旋涡,摆渡到正常日常生活的彼岸,帮助吸毒人员燃起重生的希望。
为了服务好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该县成立县级社区戒毒康复中心1个,还在各个乡镇设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均达到了“五有”标准。在原有79名专职禁毒社工的基础上,2021年又再招聘62名专职社工,目前,已按社会面吸毒人员30:1的要求足额配备专职社工141名,确保全县14个乡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陆川县社区康复中心接受戒毒康复人员人数229人,一级管控3人,2级管控人数657人,实现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2879人。
社区康复的掌舵人
刘付胜宝,是陆川县社区康复中心主任,手下管理着141名社工,因为他待人随和,没有领导的架子,大家直接地称他为“宝哥”。别看宝哥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可是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全县1000多名社会面吸毒人员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
“宝哥”向社工们分析戒毒人员情况
2018年8月的一个早上,陆川县横山镇的社工匆匆忙忙地找到宝哥报告说,吸毒人员阿猛本该在1个月前到社区报到接受戒毒康复,可如今都没见到他,家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宝哥看了看阿猛的信息,忽然想起,这个阿猛不就是同学老吴的亲戚吗?说不定老吴可以联系上他。宝哥立即给老吴打电话,告诉他这两天无论如何都要叫阿猛到社区康复站报到,如果不来,他就要再次接受强制戒毒。几经周折,宝哥总算找到了阿猛的联系方式。
原来,阿猛在广东经营着一家工厂,因为自己被强制戒毒,工厂就由哥哥代管,现在他从戒毒所出来后,必须待在广东管理工厂。宝哥苦口婆心地解释社区康复不是限制人身自由,只要与社工保持联系,定期回来做毒品检测,他仍然是可以经营工厂的。经过宝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阿猛放下顾虑回到陆川接受社区康复。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阿猛完成了社区康复,解除了动态管控,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直到现在,宝哥还时不时通过微信关心阿猛,跟踪了解他的创业情况和思想动态。
作为陆川县禁毒社工的“头儿”,如何让戒毒人员配合社工做好社区康复工作是宝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每来一名新社工,宝哥都要拿出他的工作宝典,里面记录了他从事禁毒工作以来,一步步实践总结出来的“禁毒社工”工作小技巧,比如“第一次走访不能穿制服”“必须与吸毒人员的家属保持联系”等。
陆川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主任刘付胜宝在查看了解吸毒人员情况
虽然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为每名吸毒者都建立了档案,但宝哥要求社工们对他们所管理吸毒人员的个人、家庭信息,吸毒原因等信息要完全熟记在心。在他看来,帮助一个吸毒人员成功戒毒的关键点是——为什么吸毒?只有找到了那个“点”,才有可能走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根本上去帮助他。
阿海:吸毒人员的“朋友社工”
在陆川县禁毒社工中,工作最细致的当属乌石镇的朱文海。他学的是司法警察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怀着对司法工作的热爱,来到乌石镇社区康复站做一名禁毒社工,大家都亲切的叫他阿海。
对阿海来说,每一名吸毒人员都是他的朋友,400多名微信好友中,吸毒人员就有200多名,不管是不是他管理的,是不是在陆川当地的,只要一有信息,阿海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复。
朱某文,2018年8月从戒毒所出来,由于没接触过社区康复,一直没到乌石镇社区康复站报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某文从朋友口中得知乌石镇康复站的社工阿海是个热心肠的好人,于是向朋友要了阿海的微信。阿海知道朱某文的情况后耐心地开导他,“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你把毒瘾给戒了,找回原来的生活。”
这番话打开了朱某文的心结,他决定重开他的装修公司。在阿海的建议下,朱某文寻求了司法帮助,与前妻冰释前嫌,妥善解决了子女户口和教育的问题。现在,朱某文是一名成功回归社会的“康复者”,装修公司也恢复到他吸毒前的规模。
老谭是乌石镇老“粉仔”了,一直都是“吸了戒,戒了吸”,最长的一次戒毒也只维持了一年半,这次他从戒毒所出来没有任何信心,阿海说“你来这里配合我们工作,先别想着吸毒,坚持多久算多久。”看到阿海对自己那么关心,老谭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让他们失望了。”老谭把心一横,断了与所有吸毒的朋友的联系,他说“如果连这一关都过不去,根本谈不上戒毒”。
现在距离老谭康复期满还剩下8个月,他已经能肯定地对所有人说他可以戒毒了。老谭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身体日渐强壮,脸色也越来越红润了,高兴地跟阿海说“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
在禁毒工作中给戒毒人员以足够的人文关怀是很重要的。陆川县的社工对吸毒人员不歧视,不抵触,用爱心给予他们精神上鼓舞,针对遇到困难的吸毒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们,随时接听吸毒人员的倾诉电话,开导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关爱和温暖,从而坚定戒掉毒品的信念。
中国法制法治网责任编辑:黄耀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