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以精准监督推动社会救助精细化建设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大场镇民政办,在我们家最无助的时候送来了关心和温暖,拯救了我们这个陷入绝境的家庭……”这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丁文运女儿写给市长的感谢信。今年,青岛市民政局建立了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6月24日,丁文运家中意外起火,他被多处诊断为三度烧伤。救助网络系统主动发现并发出预警,镇民政办按主动救助工作流程代为申办临时救助,24小时内将2万元备用金送到其家人手中。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我们以精准监督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社会救助精细化建设。”青岛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全征说。
2021年以来,青岛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听民声、亮承诺、接地气、办实事”活动,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突出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系统运用“四单合一”监督办法,督促青岛市民政局党组树牢初心使命,对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抓社会救助改革综合试点机遇,探索建立三级贯通、部门联动,方法路径明、工作流程清、社会参与高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推动青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纪委监委统筹安排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区(市)纪委监委、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横向督促市民政局党组联动医保、扶贫、残联等相关责任部门,推进共享数据比对,将被动救助变为主动救助,释放社会救助的多维性、智慧化、精准化治理效能,做到数据筛查、街社摸排、预警监测、救助及时,环环相扣、精准有序,构建起部门联动、渠道畅通、覆盖面广、反应快速的主动发现救助网络,基本达到“后台有监测预警、前台有帮扶救助”的良好运行机制。纵向加强市、区(市)、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三级联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聚焦机制建立、政策执行、工作落实等监督重点,突出问题导向,以监督清单为导引,从下看上、以小看大、由外看里,推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向纵深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贯通,密切配合。区(市)民政部门依托社会救助对象主体库,为基层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提供预警研判;镇(街道)民政部门主动收集辖区内群众遭遇急难的相关信息,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及时救助;村(社区)对困难群众及时发现、快速上报。青岛市10个区(市)均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136个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工作平台,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站2879个,配备6429名社会救助协理员专职承担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主动发现救助困难群众8107人。
青岛市纪委监委时刻紧盯救助发放、审核等关键节点和重要岗位,加强资金管控和廉政防范,督促市民政局党组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先后印发《关于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意见》《青岛市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不断完善约束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明晰权责举措、增加数据核对比对频次,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坚决杜绝优亲厚友、骗取套取保障金等问题发生,有效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反弹回潮,社会治理能力跃升的制度优越性不断彰显。(青岛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王小宁)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